网站首页

医院科室

专家团队

特色技术

新闻动态

公益活动

咨询服务

就医指南

灰指甲
INTRODUCE
灰指甲(灰趾甲)、油灰指甲(grey nails, tinea unguium,onychomycosis):学名甲癣,也叫甲真菌病,中医又称鹅爪风,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癣病。甲癣病变始于甲远端、侧缘或甲褶部,表现为甲颜色和形态异常。一般以1-2个指(趾)甲开始发病,重者全部指(趾)甲均可罹患。患病甲板失去光泽,日久甲板变脆而破损脱落。多呈灰白色,且失去光泽;甲板增厚显著,表面高低不平。其质松碎,甲下常有角蛋白及碎屑沉积。有时,甲板可与甲床分离。
灰指甲病因
很多真菌均可致病,占首位的是皮肤癣菌,然后是酵母菌和霉菌。皮肤癣菌因地区不同菌种也有差异。红色毛菌遍布世界各地,须癣毛菌见于亚洲、欧洲、美洲,紫色毛菌见于欧洲、非洲、中东,断发毛菌见于世界各国,麦格毛菌见于葡萄牙、西班牙,絮状表皮癣菌见于世界各国,但近年较少见
念珠菌甲病以白色念珠菌为主,近年报告近平滑念珠菌发病率增高,其它还有克柔念珠菌、皱落念珠菌,光滑球拟醉母、热带念珠菌、伪热带念珠菌等。非念珠菌类酵母菌有念珠地丝菌、毛孢子菌等,最近发现糠秕马拉色菌也可侵犯甲板。近年来酵母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呈上升趋势,潮湿温度高的地区更是如此。
致病的霉菌有短帚霉、暗色柱顶孢、透明柱顶孢、曲霉、镰刀菌、头孢霉、链格孢、可可毛双孢、卡氏枝孢、新月弯孢、人甲棘壳孢、皮炎万孢等。柱顶孢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甲真菌病的常见致病菌,感染后临床症状类似皮肤癣菌所致的手足癣及甲真菌病。
最近发现皮肤癣菌与酵母菌混合感染占10%-20%,皮肤癣菌与霉菌混合感染为4%~17%,酵母菌与霉菌的混合感染为15%。对混合感染的致病意义目前有争论,尚待作更多的研究。
发病机制
真菌侵入甲板周围皮肤或甲下组织,然后分泌角质蛋白酶分解角质,破坏甲组织而引起感染。甲念珠菌病多见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,如皮肤粘膜念珠菌病,患者多伴有先天性免疫缺损,白色念珠菌侵入甲沟、甲床和甲板而引起甲损害。也可见于血循环障碍如雷诺病、糖尿病等患者。厨师、洗衣工、家庭主妇因指甲长期浸泡可引起甲沟炎,再发展到甲板而致病。
临床表现
1.常单个发病,逐步累及其他指、趾甲;
2.病甲增厚、不平、松脆和变形,色灰白或污黄无光泽;
3.常伴发手、足癣。
甲癣的分类
1、近端甲下型灰指甲:较少见,多数继发于甲沟炎。先是甲板靠近甲皱裂处(即甲板的近心端)发白,尔后渐渐扩大成斑,最终局部甲板缺失,扩至全甲。此型仅红色毛癣菌和玫瑰色毛癣菌所致。
2、远侧端甲下型灰指甲:初表现为甲的远端(侧缘)甲板面出现不规则的小片白斑,随后变成无光泽的灰斑,并逐渐变为黄棕色直至黑色。不久甲板变质,甲下角质碎屑堆积、甲床增厚。最后甲板变萎缩,偶有出血。此型常 由红色、石膏样或絮状表皮癣菌引起。
3、白色表浅型灰指甲:常见于指趾甲。表现为甲板表面有白点或白色1毫米直径大小的斑片,病甲呈脆性而刮落。此型仅由石膏样毛癣菌或霉样菌、镰刀菌及曲菌所致。
4、全甲营养不良型灰指甲:这并不多见,常为以上各型最终发展的结果。表现为全甲失去光泽、变质、增厚或碎裂、脱落后留下异常增厚的甲床。
5、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性甲型(或真性念珠菌甲癣)灰指甲:表现为全甲变质、膨起、松脆,表面疣状,凹凸不平。
6、慢性甲沟炎型灰指甲:表现为外侧甲皱襞及近端甲皱、表皮护膜变质或变棕色。最重要的特点是有甲沟炎存在,甲周皱襞肿胀而没有甲下角化过度,可有少量渗液但从不出脓。此型亦多由念珠菌引起。
7、真菌性甲型灰指甲:表现为脚气浓重(俗称“香港脚”)趾沟腐烂、水疹。 
实验检查
刮取碎甲及甲下碎屑,镜下可见真菌菌丝。真菌培养阳性。
1.直接镜检 取材很重要,要刮到病灶处甲屑,DLSO型需刮到甲板病变和正常甲板交界处的甲下碎屑,PSO型可采取近端甲板下碎屑,可用环钻或刮刀刮取角层到病变活动处。SWO型取材于甲板浅表部位的甲屑,但有时真菌位于甲板中间。如甲屑检查反复阴性,则可剪除病甲,浸泡于20%KOH中,室温溶解15-20分,使甲板变软,压碎镜检,可见于甲板中的真菌菌丝孢子。
镜检一般只能确定真菌感染而不能辨别菌种,但皮肤癣菌常见条状菌丝及关节孢子,念珠菌为成团孢子和假菌丝,短帚霉为成群大孢子。浅表白色甲真菌病如为曲菌感染,可见分生孢子头。
2.培养 可确定致病菌种。如怀疑糠秕马拉色菌需用含油脂培养基培养
3.病理 用于直接镜检和培养阴性,但临床高度怀疑的病甲。
病理检查除协助诊断外,对真菌分类有一定帮助。如皮肤癣菌多侵犯甲板中下层,菌丝沿甲板平行生长,可见关节孢子。念珠菌多侵犯甲板全层,有成群孢子及假菌丝。霉菌多见于甲板浅层,菌丝粗大不规则,有隔,色泽不均匀,排列紊乱。糠秕马拉色菌见颈圈的孢子。浅表白色甲真菌病的病理可见短的节状真菌体,虫蚀样或腕骨状改变,有时可见孢子头。
诊断
诊断依据 1.起病特点; 2.病甲损害特征; 3.甲屑直接镜检可见菌丝,真菌培养阳性。 
根据甲变色、无光泽、增厚破损,结合真菌镜检阳性即可诊断,必要时可做真菌培培养。
鉴别诊断
银屑病、湿疹、扁平苔藓引起的甲改变以及甲营养不良的厚甲症等。
银屑病甲病:躯干肢体有银屑病皮损,甲板为顶针甲,甲分离,甲增厚,甲混浊,甲变色,真菌学检查阴性。
甲扁平苔癣:扁平苔癣可侵犯甲板,形成甲板变形、甲板萎缩,根据全身皮损,甲板改变及真菌学检查可以鉴别。
慢性湿疹:身体其它部位有湿疹样改变,常侵及掌跖、指、趾,甲板灰暗,有纵横嵴沟,真菌检查阴性。
白甲症:表现类似浅表白色甲真菌病,但表面光滑,白色云雾样改变见子甲板中,真菌检查阴性。
先天性厚甲病:有家族史,自幼发病,甲板变厚、混浊,但甲板光滑,真菌检查阴性。  
灰指的危害
真菌可产生约150种不同毒素,有不少毒素可致癌且毒性极强,如霉菌中黄曲霉素B1的毒性比巨毒品氰化钾还毒几十倍,是强致癌物。
灰指甲影响人整体美观,危害健康,损害自身形象。
灰指甲给工作生活带来不便,如握手、端茶、传递物品、走亲访友等,他(她)人都不愿与之接触。
灰指甲导致手、脚指(趾)头畸形比较常见,导致截肢也有报道。
灰指甲易感染家人和朋友,家人亲友常因换鞋、手脚接触及共用生活用品。
灰指甲易导致各种真菌感染,形成手足癣、体癣、股癣、丹毒等严重皮肤病。
灰指甲是导致一些恶性肿瘤产生的原因。医学家从麦格发癣菌中提出了一种有致癌作用的“黄色麦格尼发癣菌素”,用小孢子菌属的菌株提取物注射给小白鼠后分别发生恶性肉瘤、乳腺瘤、白血病或肺肿瘤,其总发生率高达52.8%;毛癣菌属菌株的提取物也能引起小白鼠发生上述4种恶性肿瘤,总发生率为36.6%;絮状表皮癣菌提取物注射小鼠后4种恶性肿瘤发生率之和为22.6%。毛癣菌属、小孢子菌属及絮状表皮癣菌是在我国引起各种癣病最常见的致病菌…这些研究结果都促使我们应重视各种真菌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危害。
女同志患灰指甲有95%可传染成霉菌性、念珠球菌性等严重妇科疾病。
甲真菌(灰指甲)不但传染、危害皮肤组织,也同样入侵人体内部器官,甚至导致死亡。  
治疗原则
应同时治疗伴发癣病;
刮除病甲再外用抗真菌制剂;
手术拨除病甲再外用抗真菌制剂;
必要时内服系统抗真菌药治疗。
治疗方法
1、局部外用抗真菌药治疗灰指甲。
2、封包疗法治疗灰指甲。
3、口服抗真菌药治疗灰指甲。
4、甲癣的外治法:削甲法、拔甲法、化学除甲。
预防
甲癣多由手、足癣直接蔓延而来,预防甲癣首先要治好手、足癣。
积极治疗手足癣、体癣及股癣,是预防甲癣的最佳措施。在接受正规治疗的基础上,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毛巾、拖鞋、脸盆等专人专用,定期进行消毒,避免交叉使用,尽量避免去卫生条件差的公共浴池、游泳池等,及时削剪除去病甲组织,保持足部干燥,勤换鞋袜,更换宽松、柔软的平跟鞋等,均有助于提高甲癣治愈率,减少复发。   
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 疾病导航 > 皮肤病 > 灰指甲
灰指甲
INTRODUCE
灰指甲(灰趾甲)、油灰指甲(grey nails, tinea unguium,onychomycosis):学名甲癣,也叫甲真菌病,中医又称鹅爪风,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癣病。甲癣病变始于甲远端、侧缘或甲褶部,表现为甲颜色和形态异常。一般以1-2个指(趾)甲开始发病,重者全部指(趾)甲均可罹患。患病甲板失去光泽,日久甲板变脆而破损脱落。多呈灰白色,且失去光泽;甲板增厚显著,表面高低不平。其质松碎,甲下常有角蛋白及碎屑沉积。有时,甲板可与甲床分离。
灰指甲病因
很多真菌均可致病,占首位的是皮肤癣菌,然后是酵母菌和霉菌。皮肤癣菌因地区不同菌种也有差异。红色毛菌遍布世界各地,须癣毛菌见于亚洲、欧洲、美洲,紫色毛菌见于欧洲、非洲、中东,断发毛菌见于世界各国,麦格毛菌见于葡萄牙、西班牙,絮状表皮癣菌见于世界各国,但近年较少见
念珠菌甲病以白色念珠菌为主,近年报告近平滑念珠菌发病率增高,其它还有克柔念珠菌、皱落念珠菌,光滑球拟醉母、热带念珠菌、伪热带念珠菌等。非念珠菌类酵母菌有念珠地丝菌、毛孢子菌等,最近发现糠秕马拉色菌也可侵犯甲板。近年来酵母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呈上升趋势,潮湿温度高的地区更是如此。
致病的霉菌有短帚霉、暗色柱顶孢、透明柱顶孢、曲霉、镰刀菌、头孢霉、链格孢、可可毛双孢、卡氏枝孢、新月弯孢、人甲棘壳孢、皮炎万孢等。柱顶孢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甲真菌病的常见致病菌,感染后临床症状类似皮肤癣菌所致的手足癣及甲真菌病。
最近发现皮肤癣菌与酵母菌混合感染占10%-20%,皮肤癣菌与霉菌混合感染为4%~17%,酵母菌与霉菌的混合感染为15%。对混合感染的致病意义目前有争论,尚待作更多的研究。
发病机制
真菌侵入甲板周围皮肤或甲下组织,然后分泌角质蛋白酶分解角质,破坏甲组织而引起感染。甲念珠菌病多见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,如皮肤粘膜念珠菌病,患者多伴有先天性免疫缺损,白色念珠菌侵入甲沟、甲床和甲板而引起甲损害。也可见于血循环障碍如雷诺病、糖尿病等患者。厨师、洗衣工、家庭主妇因指甲长期浸泡可引起甲沟炎,再发展到甲板而致病。
临床表现
1.常单个发病,逐步累及其他指、趾甲;
2.病甲增厚、不平、松脆和变形,色灰白或污黄无光泽;
3.常伴发手、足癣。
甲癣的分类
1、近端甲下型灰指甲:较少见,多数继发于甲沟炎。先是甲板靠近甲皱裂处(即甲板的近心端)发白,尔后渐渐扩大成斑,最终局部甲板缺失,扩至全甲。此型仅红色毛癣菌和玫瑰色毛癣菌所致。
2、远侧端甲下型灰指甲:初表现为甲的远端(侧缘)甲板面出现不规则的小片白斑,随后变成无光泽的灰斑,并逐渐变为黄棕色直至黑色。不久甲板变质,甲下角质碎屑堆积、甲床增厚。最后甲板变萎缩,偶有出血。此型常 由红色、石膏样或絮状表皮癣菌引起。
3、白色表浅型灰指甲:常见于指趾甲。表现为甲板表面有白点或白色1毫米直径大小的斑片,病甲呈脆性而刮落。此型仅由石膏样毛癣菌或霉样菌、镰刀菌及曲菌所致。
4、全甲营养不良型灰指甲:这并不多见,常为以上各型最终发展的结果。表现为全甲失去光泽、变质、增厚或碎裂、脱落后留下异常增厚的甲床。
5、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性甲型(或真性念珠菌甲癣)灰指甲:表现为全甲变质、膨起、松脆,表面疣状,凹凸不平。
6、慢性甲沟炎型灰指甲:表现为外侧甲皱襞及近端甲皱、表皮护膜变质或变棕色。最重要的特点是有甲沟炎存在,甲周皱襞肿胀而没有甲下角化过度,可有少量渗液但从不出脓。此型亦多由念珠菌引起。
7、真菌性甲型灰指甲:表现为脚气浓重(俗称“香港脚”)趾沟腐烂、水疹。 
实验检查
刮取碎甲及甲下碎屑,镜下可见真菌菌丝。真菌培养阳性。
1.直接镜检 取材很重要,要刮到病灶处甲屑,DLSO型需刮到甲板病变和正常甲板交界处的甲下碎屑,PSO型可采取近端甲板下碎屑,可用环钻或刮刀刮取角层到病变活动处。SWO型取材于甲板浅表部位的甲屑,但有时真菌位于甲板中间。如甲屑检查反复阴性,则可剪除病甲,浸泡于20%KOH中,室温溶解15-20分,使甲板变软,压碎镜检,可见于甲板中的真菌菌丝孢子。
镜检一般只能确定真菌感染而不能辨别菌种,但皮肤癣菌常见条状菌丝及关节孢子,念珠菌为成团孢子和假菌丝,短帚霉为成群大孢子。浅表白色甲真菌病如为曲菌感染,可见分生孢子头。
2.培养 可确定致病菌种。如怀疑糠秕马拉色菌需用含油脂培养基培养
3.病理 用于直接镜检和培养阴性,但临床高度怀疑的病甲。
病理检查除协助诊断外,对真菌分类有一定帮助。如皮肤癣菌多侵犯甲板中下层,菌丝沿甲板平行生长,可见关节孢子。念珠菌多侵犯甲板全层,有成群孢子及假菌丝。霉菌多见于甲板浅层,菌丝粗大不规则,有隔,色泽不均匀,排列紊乱。糠秕马拉色菌见颈圈的孢子。浅表白色甲真菌病的病理可见短的节状真菌体,虫蚀样或腕骨状改变,有时可见孢子头。
诊断
诊断依据 1.起病特点; 2.病甲损害特征; 3.甲屑直接镜检可见菌丝,真菌培养阳性。 
根据甲变色、无光泽、增厚破损,结合真菌镜检阳性即可诊断,必要时可做真菌培培养。
鉴别诊断
银屑病、湿疹、扁平苔藓引起的甲改变以及甲营养不良的厚甲症等。
银屑病甲病:躯干肢体有银屑病皮损,甲板为顶针甲,甲分离,甲增厚,甲混浊,甲变色,真菌学检查阴性。
甲扁平苔癣:扁平苔癣可侵犯甲板,形成甲板变形、甲板萎缩,根据全身皮损,甲板改变及真菌学检查可以鉴别。
慢性湿疹:身体其它部位有湿疹样改变,常侵及掌跖、指、趾,甲板灰暗,有纵横嵴沟,真菌检查阴性。
白甲症:表现类似浅表白色甲真菌病,但表面光滑,白色云雾样改变见子甲板中,真菌检查阴性。
先天性厚甲病:有家族史,自幼发病,甲板变厚、混浊,但甲板光滑,真菌检查阴性。  
灰指的危害
真菌可产生约150种不同毒素,有不少毒素可致癌且毒性极强,如霉菌中黄曲霉素B1的毒性比巨毒品氰化钾还毒几十倍,是强致癌物。
灰指甲影响人整体美观,危害健康,损害自身形象。
灰指甲给工作生活带来不便,如握手、端茶、传递物品、走亲访友等,他(她)人都不愿与之接触。
灰指甲导致手、脚指(趾)头畸形比较常见,导致截肢也有报道。
灰指甲易感染家人和朋友,家人亲友常因换鞋、手脚接触及共用生活用品。
灰指甲易导致各种真菌感染,形成手足癣、体癣、股癣、丹毒等严重皮肤病。
灰指甲是导致一些恶性肿瘤产生的原因。医学家从麦格发癣菌中提出了一种有致癌作用的“黄色麦格尼发癣菌素”,用小孢子菌属的菌株提取物注射给小白鼠后分别发生恶性肉瘤、乳腺瘤、白血病或肺肿瘤,其总发生率高达52.8%;毛癣菌属菌株的提取物也能引起小白鼠发生上述4种恶性肿瘤,总发生率为36.6%;絮状表皮癣菌提取物注射小鼠后4种恶性肿瘤发生率之和为22.6%。毛癣菌属、小孢子菌属及絮状表皮癣菌是在我国引起各种癣病最常见的致病菌…这些研究结果都促使我们应重视各种真菌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危害。
女同志患灰指甲有95%可传染成霉菌性、念珠球菌性等严重妇科疾病。
甲真菌(灰指甲)不但传染、危害皮肤组织,也同样入侵人体内部器官,甚至导致死亡。  
治疗原则
应同时治疗伴发癣病;
刮除病甲再外用抗真菌制剂;
手术拨除病甲再外用抗真菌制剂;
必要时内服系统抗真菌药治疗。
治疗方法
1、局部外用抗真菌药治疗灰指甲。
2、封包疗法治疗灰指甲。
3、口服抗真菌药治疗灰指甲。
4、甲癣的外治法:削甲法、拔甲法、化学除甲。
预防
甲癣多由手、足癣直接蔓延而来,预防甲癣首先要治好手、足癣。
积极治疗手足癣、体癣及股癣,是预防甲癣的最佳措施。在接受正规治疗的基础上,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毛巾、拖鞋、脸盆等专人专用,定期进行消毒,避免交叉使用,尽量避免去卫生条件差的公共浴池、游泳池等,及时削剪除去病甲组织,保持足部干燥,勤换鞋袜,更换宽松、柔软的平跟鞋等,均有助于提高甲癣治愈率,减少复发。   


Copyright © 2012-2023 菏泽惠泽皮肤专科医院 All rights resverved.    备:鲁ICP备15022740号-1  投诉办:0530-62661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