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医学知识

网站首页

医院科室

专家团队

特色技术

新闻动态

公益活动

咨询服务

就医指南

什么是倒刺?是如何形成的?

2024-11-26  
什么是倒刺?是如何形成的?阅读

        “倒刺”在医学上被称为“甲周倒刺”,西医也称之为“逆剥”,而中医则称之为“逆胪”。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甲周皮肤困扰,其主要特征为手指甲周边的皮肤发生倒卷、撕裂及翘起等现象,形态多为纵向三角形的撕裂状,细小的三角形尖端会剥离并上翘或倒卷,一旦触及便会引发疼痛。尽管这种皮肤损伤看似微不足道,但它确实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与不便。


        指甲后侧的皮肤相对光滑,皮纹较少,这使得皮肤往往绷得很紧,稍微有些外界摩擦就可能破皮产生倒刺。


        指甲旁边的皮肤没有汗腺和皮脂腺,也就是说,那里不分泌油脂。在秋冬季节,天气干燥,甲周皮肤容易缺水,这也是倒刺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
        经常接触刺激性物品,如洗碗、洗衣服时用的肥皂、洗涤剂等碱性物质,会破坏皮脂膜,使手指上的油脂被“带走”,从而加重皮肤干燥和倒刺的形成。


        喜欢咬指甲、啃手指头等不良习惯也会导致皮肤长时间受到刺激或损伤,进而出现长倒刺的情况。


        菏泽惠泽皮肤专科医院专家提醒,为了预防和减少倒刺的产生,我们应当注意保持手部皮肤的水分,避免过度干燥;在接触刺激性物质时,尽量佩戴手套进行保护;同时,也要纠正咬指甲等不良习惯,以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。通过这些措施,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倒刺的发生率,让手部皮肤更加健康、光滑。


Copyright © 2012-2025 菏泽惠泽皮肤专科医院 All rights resverved.    备:鲁ICP备15022740号-1  投诉办:0530-6266129